不好意思, 想問LukeLo大大一個問題好久了..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你一直在講的燒錄出來的CD音質會有差,
但我是認為, 抓的資料一旦有error(ex. jitter error..),那該地方(時間位置)的聲音應該是有極大轉變才是..
比如那是一段優靜的音樂, 那資料中的值(wave格式的資料值應該就是聲波的peak值沒錯吧? 包括負數)有error時,比如說那一點的error的值是20000好了(最大peak值是32767沒錯吧..(?)), 那應該是有很大的起伏呀, 聲音聽起來應該是有很明顯的"雜聲吧??而應該不只是音質感覺的問題...?
sorry講了一大堆因為不太會表達.. 希望你能明白我到底想講什麼...
以上有錯請指教
我本人沒有燒錄機, 只有試過偶而在朋友那邊燒過cd, 感覺不出有何差別.. 然後碰過一個朋友用他的燒錄機對燒的cd會一直有嚴重的"..卡..卡.."像跳線的情況..(應該是抓不準音軌?)
網友 LukeLo 的「漫談數位音樂」
版主: DearHoney
嗯,看來有必要另外寫篇文章介紹音樂CD儲存格式。再這邊簡單描述一下,有觀念錯誤的地方請指正。首先從數位化的過程將一段連續變化的波形轉換成一串一串數字,而為了簡化資料讀取,我們將八位元的數字轉換成十四位元。經過這個過程,CD讀取頭發現反射訊號焦距改變就代表1,不變就代表0,而且不會有連續的1出現。接下來是將些經過處理一組一組十四位元的數字順序改變,不按照原本數位化時的出現順訊儲存,刻意分散這些資料的位置。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當CD表面有刮痕或污垢造成部份資料無法讀取時,如果是比較輕微的狀況我們可以利用CD格式本身的C1檢查碼修正,如果是大範圍例如整組十四個位元都無法識別時,由於之前儲存順訊被打散,因此可以避免原來紀錄波形的一連串數字都無法讀取。表面一部份的污損可能造成連續五組數字無法讀取,可是這五組數字本來的順序說不定是第八組,第十六組,第四十組,第四十八組,第八十組,所以我們還原波形時雖然缺少了五組資料,可是由於這些損失的資料前後的資料還是保留著,因此可利用內插法計算出這些損失資料的大略值。
想像一下每秒鐘我們有44100個取樣資料,損失掉五組,取而代之的是經過內插補正計算出來的取樣點,這根本是人耳無法辨認的。把上面的狀況想得極端一點,就算污垢很大使我們失去五百組資料,但是內插補正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得到近似的波形而很難被察覺。
一般來講輕微刮痕,或是只有少許灰塵的CD被讀取時是不會用到內插補正的,大部分的資料錯誤都會被C1所糾正,所以我們除非CD片真的太髒或是刮很累累,我們不需要擔心聲音資料是CD Player所近似計算出來的,是失真的聲音這種問題。與其擔心這個問題不如想想怎麼好好保護CD片。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當CD表面有刮痕或污垢造成部份資料無法讀取時,如果是比較輕微的狀況我們可以利用CD格式本身的C1檢查碼修正,如果是大範圍例如整組十四個位元都無法識別時,由於之前儲存順訊被打散,因此可以避免原來紀錄波形的一連串數字都無法讀取。表面一部份的污損可能造成連續五組數字無法讀取,可是這五組數字本來的順序說不定是第八組,第十六組,第四十組,第四十八組,第八十組,所以我們還原波形時雖然缺少了五組資料,可是由於這些損失的資料前後的資料還是保留著,因此可利用內插法計算出這些損失資料的大略值。
想像一下每秒鐘我們有44100個取樣資料,損失掉五組,取而代之的是經過內插補正計算出來的取樣點,這根本是人耳無法辨認的。把上面的狀況想得極端一點,就算污垢很大使我們失去五百組資料,但是內插補正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得到近似的波形而很難被察覺。
一般來講輕微刮痕,或是只有少許灰塵的CD被讀取時是不會用到內插補正的,大部分的資料錯誤都會被C1所糾正,所以我們除非CD片真的太髒或是刮很累累,我們不需要擔心聲音資料是CD Player所近似計算出來的,是失真的聲音這種問題。與其擔心這個問題不如想想怎麼好好保護CD片。
-
- 初學者
- 文章: 20
- 註冊時間: 2001-01-14 08:00
- 來自: Utopia
- 聯繫: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Mono 複製一份,兩聲道撥相同的資料就變成 Stereo 了 ...
</FONT><!-- BBCode Quote End -->
Wrong. 這樣是 Mono。古老的 mono 錄音若現在重出 CD 就是你說的這樣。
用 mono 資訊去模擬 stereo 是有人做, 像我家電視就有這功能, 最簡單的概念是利用頻率的不同, 把聲音分開; 更深入的想法則是樂音辨識 ( 概念同 wav2midi, 應該還沒有發展到相當水準 )。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2-08-24 13:01 被 JamesT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Mono 複製一份,兩聲道撥相同的資料就變成 Stereo 了 ...
</FONT><!-- BBCode Quote End -->
Wrong. 這樣是 Mono。古老的 mono 錄音若現在重出 CD 就是你說的這樣。
用 mono 資訊去模擬 stereo 是有人做, 像我家電視就有這功能, 最簡單的概念是利用頻率的不同, 把聲音分開; 更深入的想法則是樂音辨識 ( 概念同 wav2midi, 應該還沒有發展到相當水準 )。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2-08-24 13:01 被 JamesT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Wrong. 這樣是 Mono。古老的 mono 錄音若現在重出 CD 就是你說的這樣。
用 mono 資訊去模擬 stereo 是有人做, 像我家電視就有這功能, 最簡單的概念是利用頻率的不同, 把聲音分開; 更深入的想法則是樂音辨識 ( 概念同 wav2midi, 應該還沒有發展到相當水準 )。
</FONT><!-- BBCode Quote End -->
我是開玩笑的. (爆)
基本上我完全不知道用 Mono 去模擬 Stereo 有任何「炫」之外的意義 (汗)
畢竟,生出原本沒有紀錄的訊號就是「破壞原音」了 ...
Wrong. 這樣是 Mono。古老的 mono 錄音若現在重出 CD 就是你說的這樣。
用 mono 資訊去模擬 stereo 是有人做, 像我家電視就有這功能, 最簡單的概念是利用頻率的不同, 把聲音分開; 更深入的想法則是樂音辨識 ( 概念同 wav2midi, 應該還沒有發展到相當水準 )。
</FONT><!-- BBCode Quote End -->
我是開玩笑的. (爆)
基本上我完全不知道用 Mono 去模擬 Stereo 有任何「炫」之外的意義 (汗)
畢竟,生出原本沒有紀錄的訊號就是「破壞原音」了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基本上我完全不知道用 Mono 去模擬 Stereo 有任何「炫」之外的意義 (汗)
畢竟,生出原本沒有紀錄的訊號就是「破壞原音」了 ...
</FONT><!-- BBCode Quote End -->
Wrong.
以訊號處理的角度來看, 樂音辨識一直是長久以來的挑戰, 一旦在這方面有足夠的成果, 那麼將早期 MONO 錄音重建為良好的 STEREO 訊號並不困難。另外, 這件事基本上沒有要生出原本沒有記錄的訊號, 也沒有要破壞原音的意思; 如果鑽牛角尖, 那 over-sampling 也可以被認為是生出原本沒有的東西了...... :roll:
基本上我完全不知道用 Mono 去模擬 Stereo 有任何「炫」之外的意義 (汗)
畢竟,生出原本沒有紀錄的訊號就是「破壞原音」了 ...
</FONT><!-- BBCode Quote End -->
Wrong.
以訊號處理的角度來看, 樂音辨識一直是長久以來的挑戰, 一旦在這方面有足夠的成果, 那麼將早期 MONO 錄音重建為良好的 STEREO 訊號並不困難。另外, 這件事基本上沒有要生出原本沒有記錄的訊號, 也沒有要破壞原音的意思; 如果鑽牛角尖, 那 over-sampling 也可以被認為是生出原本沒有的東西了...... :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