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這些東西跟 DSLR 無關,光學的東西從有相機以來就是這樣了,物理法則是不會變的。
也不需要記公式啦,就記得光圈月大、焦長越長、距離越近、背景越遠的話景深越淺(嚴格說來背景遠近跟景深無關,但越遠成像會越糊)。
135mm (光圈忘了...反正不是 F4 就是 2.8)
長焦長加上距離近,景深淺到右肩就模糊了,背後那個圍籬只離人 1 米 5...
50~70mm F2.8
中焦段中距離,但背景距離夠,還是有一點效果
135mm
長焦段中距離,看不太出背景是什麼了,其實我覺得這樣不好看
135mm
長焦段長距離
35mm F2.8
中短焦段近距離,仍然可以帶出遠近感
80~135mm ?(我真的忘了)
中距離,人物前面有樹葉
反正各種搭配都來不開前面說的原則...
個人器材分享
相信3/4會越來越強大...我常跟人說君可見數年後...dooon 寫:果然用O記的的人比較少.....
我的配備也很簡單
機身
Olympus E-300
鏡頭
ZD 14-45mm
ZD 40-150mm
ED 50mm F2.0
DSLR各片幅三分天下:
4/3 (Panasonic/Leica, OM, Fujifilm, SIGMA)
APS-C (SONY/KM, Nikon, Pentax/SAMSUNG)
FF (Canon)
其他能整併的整併, 能賣的賣, 能倒的倒...
雖然有點事後諸葛, 但當年買進時還是很相信E-system的 XD
我的機司:
Olympus E-300
ZD 14-45mm F3.5-5.6
ZD ED 50-200mm F2.8-3.5
HLD-3 垂直握把
FL-36 外閃
LOMO LC-A
目前感光元件幾個走向我最不看好的是 4/3...原因?
1.面積太小,在沒有爆炸性話題的現在,不管 User 用不用的到,高畫數仍然是廠商炒作的指標,在感光元件面積不變的前提下,越高的畫數代表著感光元件的密度越密,密度越密的副作用就是雜訊的提高,也許以後半導體會更進步,但「相同製程」下密度高的雜訊一定是高過密度低的,別說軟體降噪技術多進步,影像這東西跟聲音一樣,破壞了之後再還原絕對沒有原本沒破壞的好,所以感光面積最小的 4/3 最沒有未來性,APS 有升級成 FF 的空間,FF 目前看來 40MP 還很輕鬆。
2.拍攝的效果,有用過 645 或是 66 67 45(底片 4x5 吋) 相機的就知道,大片幅相機拍出來的立體感跟層次是小片幅所不能比的,在 645 相機 80mm 鏡頭是標準鏡(換算成 135 要除以 1.6),越長的焦長光學品質越容易做好(有興趣可以去Nikon 網站看各個鏡頭的 MTF 表,你會發現超過 135 的定焦鏡 MTF 的曲線幾乎是水平的),變形量也小。越廣的鏡頭光線曲折的角度就越大,這個是物理上的限制...焦長轉換率最高的 4/3 勢必得做出實體焦長小到不行的廣角鏡,8mm 才等於 16mm,8mm 的鏡頭在 135 已經是變形超嚴重的魚眼了,若要更廣...
4/3 也是有可取的地方,近拍跟望遠是他的強項,至於發表時說會有更大光圈的鏡頭,這個還要再看看,好像也沒幾支超大光圈鏡頭出現,我覺得至少先來支 25mm F1.0 的來宣示一下主權,Canon 就出過 50 F0.9,雖然光圈全開成像爛到不行...XD
其實...若是對現在的系統滿意的話買哪種都可以,若是不滿意對未來還有期待的話真的不建議買 4/3,先天規格不良注定後續很難發展。
1.面積太小,在沒有爆炸性話題的現在,不管 User 用不用的到,高畫數仍然是廠商炒作的指標,在感光元件面積不變的前提下,越高的畫數代表著感光元件的密度越密,密度越密的副作用就是雜訊的提高,也許以後半導體會更進步,但「相同製程」下密度高的雜訊一定是高過密度低的,別說軟體降噪技術多進步,影像這東西跟聲音一樣,破壞了之後再還原絕對沒有原本沒破壞的好,所以感光面積最小的 4/3 最沒有未來性,APS 有升級成 FF 的空間,FF 目前看來 40MP 還很輕鬆。
2.拍攝的效果,有用過 645 或是 66 67 45(底片 4x5 吋) 相機的就知道,大片幅相機拍出來的立體感跟層次是小片幅所不能比的,在 645 相機 80mm 鏡頭是標準鏡(換算成 135 要除以 1.6),越長的焦長光學品質越容易做好(有興趣可以去Nikon 網站看各個鏡頭的 MTF 表,你會發現超過 135 的定焦鏡 MTF 的曲線幾乎是水平的),變形量也小。越廣的鏡頭光線曲折的角度就越大,這個是物理上的限制...焦長轉換率最高的 4/3 勢必得做出實體焦長小到不行的廣角鏡,8mm 才等於 16mm,8mm 的鏡頭在 135 已經是變形超嚴重的魚眼了,若要更廣...
4/3 也是有可取的地方,近拍跟望遠是他的強項,至於發表時說會有更大光圈的鏡頭,這個還要再看看,好像也沒幾支超大光圈鏡頭出現,我覺得至少先來支 25mm F1.0 的來宣示一下主權,Canon 就出過 50 F0.9,雖然光圈全開成像爛到不行...XD
其實...若是對現在的系統滿意的話買哪種都可以,若是不滿意對未來還有期待的話真的不建議買 4/3,先天規格不良注定後續很難發展。
我個人覺得, 短線來說總算是三分天下. 最終還是以鏡頭決定勝負.
如果Four Third一直只由Olympus撐下去, 根本沒希望. 不過在今天PMA 2006, Panasonic x Leica的玩意也的確有點吸引力. 無論如何, 在光學品質上, Four Third根本很難跟APS-C及FF匹敵, 同級的鏡片在APS-C及FF一定比較好, 在APS-C及FF用較低成本的鏡片也有同等質素. 要用更高折射率的鏡片, 又要兼顧色散之類, 在廣角段根本不可能有勝算.
APS-C... 我想可以說是失敗產品下的副產品. 在極力推廣下, Canon的小型機IXY/IXUS也曾有過一段超熱賣的時候. 那種小型機身加上如裝填彈夾的上底片系統在普遍消費者有一定的魅力. 不過, 片幅問題, 專用鏡頭供應不足, 加上數位浪潮, 一瞬間就把它淹沒了. 不過, 相關系統的研發, 還是被再用在APS-C片幅的D-SLR上. 現在, 不少廠商也掌握著APS相機的設計經驗. Sony R1的出現, 意味著Prosumer DC有了另一條出路. 以過去的APS IXY/IXUS系列看, 把它應用在小型DC上也不無可能.
以Canon目前的EF-S鏡頭系列來看, Canon的APS-C產品肯定是過渡性產品. Canon的長遠目標絕對是把中至入門級D-SLR全面全片幅化. EF-S鏡頭的特性... 普普的光學表現, 不普通的價格. 反觀Nikon, 單一支18-200 VR就已經像樣多了.
如果Four Third一直只由Olympus撐下去, 根本沒希望. 不過在今天PMA 2006, Panasonic x Leica的玩意也的確有點吸引力. 無論如何, 在光學品質上, Four Third根本很難跟APS-C及FF匹敵, 同級的鏡片在APS-C及FF一定比較好, 在APS-C及FF用較低成本的鏡片也有同等質素. 要用更高折射率的鏡片, 又要兼顧色散之類, 在廣角段根本不可能有勝算.
APS-C... 我想可以說是失敗產品下的副產品. 在極力推廣下, Canon的小型機IXY/IXUS也曾有過一段超熱賣的時候. 那種小型機身加上如裝填彈夾的上底片系統在普遍消費者有一定的魅力. 不過, 片幅問題, 專用鏡頭供應不足, 加上數位浪潮, 一瞬間就把它淹沒了. 不過, 相關系統的研發, 還是被再用在APS-C片幅的D-SLR上. 現在, 不少廠商也掌握著APS相機的設計經驗. Sony R1的出現, 意味著Prosumer DC有了另一條出路. 以過去的APS IXY/IXUS系列看, 把它應用在小型DC上也不無可能.
以Canon目前的EF-S鏡頭系列來看, Canon的APS-C產品肯定是過渡性產品. Canon的長遠目標絕對是把中至入門級D-SLR全面全片幅化. EF-S鏡頭的特性... 普普的光學表現, 不普通的價格. 反觀Nikon, 單一支18-200 VR就已經像樣多了.
注意!!! 注意!!! 巨熊出沒注意!!!
臥熊崗 - 巨熊出沒Blog: http://hk.myblog.yahoo.com/giantbear-appear
真‧臥熊崗 FTTB極速Server - http://gbear.myphotos.cc/photos/ (測試中)
臥熊崗 - 巨熊出沒Blog: http://hk.myblog.yahoo.com/giantbear-appear
真‧臥熊崗 FTTB極速Server - http://gbear.myphotos.cc/photos/ (測試中)
-
- 初學者
- 文章: 2
- 註冊時間: 2003-02-01 23:11
在付款的一刻, 大腦只有一小片很清晰, 其餘的都糊掉. 這就是超淺景深了.poorman_pri 寫:該是買85 f1.2L的時候了adomu 寫:正在思考什麼是淺景深阿!
注意!!! 注意!!! 巨熊出沒注意!!!
臥熊崗 - 巨熊出沒Blog: http://hk.myblog.yahoo.com/giantbear-appear
真‧臥熊崗 FTTB極速Server - http://gbear.myphotos.cc/photos/ (測試中)
臥熊崗 - 巨熊出沒Blog: http://hk.myblog.yahoo.com/giantbear-appear
真‧臥熊崗 FTTB極速Server - http://gbear.myphotos.cc/photos/ (測試中)